贴心姐妹网
 · 设为主页 | · 添加收藏 | · 会员注册 | · 会员登录    +
 
首页 | 社会政治 | 职场创业 | 情感关系 | 子女成长 | 多元生活 | 文化艺术 | 社区公益

观点 复旦开办“新女德班”:精英女人的加冕仪式

来源:破土工作室   更新:2015-11-24 00:11:03   作者:竹子
观点 复旦开办“新女德班”:精英女人的加冕仪式

— G R O U N D B R E A K I N G . C N —

【破土编者按】近年来,各大知名高校纷纷开办了以培养女性魅力为名的“女性讲堂”:复旦大学女性白领魅力提升班、清华大学女性魅力高管班、北京大学卓越女性与传统文化高级研修班。在教育商品化的时代,这些辅导班依托于各大知名学府的人文院系,学费从一万到五万元不等,旨在让学员们提升个人魅力,成就美满家庭,实现所有女人梦想的完美人生。与之前被广为曝光的“女德班”教授女人要“逆来顺受”不同,这种由知名高校举办的吸金“新女德班”不仅默认了社会中种种隐性的性别歧视,还彻底丧失了平等教育的精神,在市场的洪流当中教会女性顺应不平等的社会规则,回归家庭享受生活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性感尤物”。

网上闲逛的时候,乍看到朋友分享了一篇《复旦人文课程女性班招生简章》,还以为女权主义终于在我国的名校开花了;然而兴奋没有眼睛走得快,视线滑到副标题“求知求美,优雅女性人文魅力课程开课啦!”上,立刻感觉到一股恶心的气息。当然,恶心也会激发人心里自虐的恶趣味,这也是笔者为何要不厌其烦地与诸位分享对简章的文本细读。

姑且不谈复旦用何等肉麻的词语推销自己的学校、学者、甚至一栋大楼,我们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检视整个课程的设计:“精英”和“女人”。“精英”在于它全部的知识讲授都旨在提供一种高于小资的生活方式。由古代汉语学习古典诗词(“模块一:提升审美”)、用慢节奏调整出一个优雅的姿势(模块二:平衡身心)、用金钱堆积出生活的质感(模块四:品味生活),都是挣扎在繁忙工作与房贷压力下的一般小资无力承担的东西,而将这么多知名学者请到一起,当然也所费不赀。这使得修读课程本身成为了一种资本的标志:有钱有闲报读这样的课程,那么你不言自明的就是社会精英。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培养精英的课程,不如说是一个精英的加冕仪式,或者干脆就是精英打发空闲时间的场所。

然而同时不可忽略的是第二个关键词“女人”。整个课程精准地指向女人,绝不是像女厕所那样基于一种简单的生理区分(当然我们在学术上可以为女厕所找出许多非生理的社会因素,那就扯远了),而是它非常清楚地塑造了一个精英女人的模板,而这个模板也会成为尚未成为精英的女人的追求。尽管女学员被建议像讲课的男教授一样学习古典文化,但却不鼓励女人成为同样对智慧有崇高追求的人,而是将她们重新打回日常生活,成为一个不那么空心的花瓶。或许会有读者质疑笔者:简章中不是也提到“人文思想”了吗?笔者的回答很简单:然并卵,因为我们总要把这“人文思想”放回“生活品味”“情感艺术”那一串名词之中。文末的照片中男教授与女学员的视觉形象对比充分地展示了这一点:男教授们穿着满是褶皱的衬衫、过气了十几年的T恤,然而我们却被要求只去敬仰他们闪光的智慧;而女学员们穿着优雅的裙装甚至旗袍、学着各种古典与伪古典的知识,二者缺其一就不符“内外兼修、身心平衡”的标准。以这些男教授的收入、职称、学问,他们当之无愧是今天中国社会的精英,但他们的性感只来自于头脑,而女性精英的性感却终究要回到她们的身体上。

而更加诡异却又值得玩味的是,“女权主义”也被毫无违和感地塞进了“模块三:发现自我”中。开讲这段前不妨先进一段八卦:笔者在一个下午看到了简章的两个版本,“第一版中有两位作为‘女权’代表”的教授,后一版中则只余下一位”说是“女权”典范的女教授;笔者不小心看到的说法是,有当事人不知道自己被列入课程,事后要求将自己撤下(转发过五百我也不会负责哒!)。 我们姑且看其对“典范女性”张岩冰教授的简介:“独立自主,女权先锋。在男性为主导的学术界,以一己之力当选系副主任……她的人生经历本身对各位有志女性极具启发意义。”笔者实在搞不清其中的启发意义在哪里。如果张教授是凭一己之力当选,潜台词是男教授在靠搞关系当选吗?那么这也很奇怪,如果只有张教授投了自己一票,那她是如何在这样的男性世界里当选的?

上面的这段话或许太过游戏,笔者不认识更无意冒犯张教授。反而,笔者希望指出的是,张教授的确是女性的典范,因为她没有像简章宣传的那样成为一个贵妇一般的金丝雀,而是追求知识,在充满男性偏见的学术界闯出一片天空。根本上,女权主义和这个课程所灌输的理念是冲突的:女权主义永远是为女性的独立自主奋斗,让女性在各个领域同男性真正平等地竞争,而这个课程却强烈地建议女性回归家庭享受生活。一个女权主义者当然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闲暇里阅读古典、调养身体或者购买喜欢的珠宝,但这不应该成为她/他生活的全部;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但她同样有权利理智地思考这一切,并把自己的理性思考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而不是在男权社会的掌控下,把生命耗费在金钱的消遣之中。鉴于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者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重,笔者很难相信主办方是用心良苦,安排一个女权份子打入精英内部,启蒙大家抛弃其它三个模块全力灌输的精致生活样板;相反,课程对张教授的利用代表了当下对于女权主义的一种腐蚀:用屈指可数的精英女人的成功给普通女人提供一种幻像,即社会已然男女平等,女性不能成功不是因为社会偏见,而是自身不够努力。然而,当我们每每看到许多男学者、男学生如何不屑地谈论女性同行,我们总能被拉回现实的残酷之中。

笔者把这个课程称为“新女德班”,因为它建立了先前层出不穷的“女德班”的温柔版本。如果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那样的理念已经因为违背法律而得到大多数女性的自觉抵触的话,“新女德班”这种诉诸消费文化的灌输则颇有它的市场,因为它建立在我们这个社会对女性的隐性歧视之上,而许多女性尚未充分从这些隐性歧视中觉醒。作为一所令人尊敬的中国大学,复旦开设这样的课程令人大有礼坏乐崩之感。现代中国曾有过各种女校,那是苏雪林一代杰出的女学者得以接受相对平等的教育的保障。女校不仅在男性掌控的教育界为女性提供空间,更普遍要求穿着校服,以人人平等的形式保护穷学生的自尊。富丽堂皇、高高耸立、被宣传为“中国顶尖学术地标高楼”的光华楼,就像一根,哦不,两根,金钱堆积起来的阴茎,在教育商品化的时代,刺痛穷人与女人的心。我们在这个新女德班中看到的是阶级平等与性别平等的全面大倒退,这种平等教育精神的沦丧应该激起男女共同的暴怒。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社会政治] 观点 复旦智慧女性班:豪华升级版的“女德班”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还没有注册会员?[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 关于我们 About Us · 用户条约 Terms and Conditions · 隐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版权声明:本网发布的内容版权归Lovingsister Media Inc. 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 2013 Lovingsister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