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姐妹网
 · 设为主页 | · 添加收藏 | · 会员注册 | · 会员登录    +
 
首页 | 社会政治 | 职场创业 | 情感关系 | 子女成长 | 多元生活 | 文化艺术 | 社区公益

美的普及-关于蒙特利尔美术博物馆

来源:“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   更新:2015-03-01 13:07:23   作者:李维
美的普及-关于蒙特利尔美术博物馆
 
馆内志愿者在讲解Marvelsand Mirages of Orientalism巡回展的作品 (作者摄影)
 
1. 蒙特利尔美术博物馆简介
 
建于1860年,是北美首家具有百科全书意义的博物馆。是世界参观最多的100家博物馆之一 [1]。馆内除了展出国际绘画,雕像,还播放新概念的电影,组织讲座,举办音乐会。
 
2.亲民的使命
 
这家博物馆宣布自己有一个使命:要尽自己最大可能,让最多的公众了解最广泛的艺术遗产。这种使命大约与博物馆的历史有关。这家博物馆的前身是1860年建立的蒙特利尔艺术联合会,联合会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要促使市民欣赏艺术品 [1]。但是在联合会建立的首个20年里,由于没有固定的场所来展示和储存作品,他们的展出通常在蒙特利尔的街头举办  [2]。这种初始的街头形式隐含的亲民性,一直延续到今天——博物馆在接受众多的商人捐赠和政府资助后,决定要更多地回报社会,让他成为一个公众教育的基地。因为他们抱着这样的信念:在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博物馆的任务就是发展人们的批判思考能力,教会人们静下来而非总在奔波劳作(原话为 learning“how-to-be” rather than merely “how-to-do.”)。另外,艺术文化的传播能让人们更加成功,减少失学率,改善人类的生活 [3]。
 
那么他们怎么去实现这一使命的?在我看来,是通过培训专业的志愿讲解员,组织家庭活动日和提供接地气的服务来实现。
 
a.志愿者讲解员系统
该馆拥有200余名志愿者讲解员,每周的大概三个时段内带领游客游览博物馆,讲解一个艺术主题。每位讲解员带领大约10位游客,每次讲解大约为1-2小时,这种听众数量和讲解时间的限制,保证了听众的听讲质量,也不至于过疲劳,毕竟,理解穿插在中的艺术史知识也是一件耗脑力的事情。
 
志愿者除了接受康考迪亚大学艺术系的系统知识培训外,还要在每周一闭馆日在馆内学习对馆藏品的认识。
 
志愿者的选拔也非随意,有意充当志愿者的人士需要提前半年左右提交一封动机信和简历,如果被选中,将在来年4月告知申请人是否被选中,从来年9月,即大学的开学日,接受大学的系统培训。
 
志愿者多为中老年人,职业各异,在我询问的志愿者当中,有文学系的,管理系的,经济系的,大多温文尔雅,老者的睿智和和蔼让人如沐春风。他们激情澎湃地在一幅幅作品前指指点点地讲解,有时甚至是提高嗓门在演讲,因为他们的年龄让一小时的巡回讲解显得有些吃力。
 
值得一提地是,志愿者用两个语种——英语和法语讲解,以适应这个双语城市不同人群的需求。
 
 
志愿者在讲解WARHOL MANIA的作品 (作者摄影)
 
b.家庭日活动
每周六,周日举办家庭日活动,父母带着孩子在特设的一间儿童学习室,可以在其中画画,观影,手工制作,只要购买博物馆的门票,这些活动大多为免费的。
 
 
家庭日活动中儿童针对 JeSuis Charlie暴力事件做的卡片 (作者摄影)
 
c.接地气因素之一:咖啡店和餐厅
在博物馆观展,如果饥饿口渴来袭,可以在博物馆的咖啡馆和餐厅解决,其价格与外面的大众餐馆几乎相同,经常能见到年岁大的老人,或是父母带着幼童在此小坐,喝杯咖啡,买个三明治,歇歇,再启程前去观展。
 
 
美术博物馆内的餐馆和咖啡厅入口 (作者摄影)
 
 
老人在观展中于咖啡馆小憩 (作者摄影)
 
c.接地气因素之二:低廉的年票
正常年票65加币,什么概念?就是10个三明治午餐的价格。为了鼓励年轻人观展,30岁以下,年票仅30加币。因为逛博物馆不是一次性消耗品,需要很多次的理解。馆内的永久馆藏,撇开他们的美感,单是相关的艺术史,次次看,都还会有新东西发现,一次绝非够;而对于为期几个月的国际巡回展,更催人产生抓紧时间去看的急迫感——从世界各国运来的画作,雕塑,又看到策展人配备的文字说明,和特设的展厅颜色,觉得仅来一次,是辜负了一番良苦用心,错失了细识美的机会。因此,博物馆低廉的票价鼓励了市民不停地去观展,给普通人见识这些艺术品的机会。
 
美术博物馆,呈现历史的和现代的美的场所,流连其中,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发现,有人从艺术品知道历史上某个地方的繁华和落魄,而反观现在这个区域的落寞和繁华;有的人看出了精细的美,会在生活中的细小处注意美的细节,给人创造愉悦。由于博物馆的亲民愿望而使更多的人得到这个亲近美的机会,谢谢蒙特利尔——这座北美小巴黎为此做的努力。
 
参考资料:
[1]https://www.mbam.qc.ca/en/about-the-mmfa/
[2]Georges-HébertGermain, Un musée dans ma ville. Une histoire du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Montréal, 2007, @p.15.
 [3] Georges-HébertGermain, Un musée dans ma ville. Une histoire du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Montréal, 2007, @p.25.
 
(作者李维,加拿大魁北克Universite Laval生理学博士候选人。)
 
★本本文转载自“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作者李维。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社会政治] 蒙特利尔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国际会议通过框架协议
[社会政治] 蒙特利尔悼念乌鲁木齐火灾受难者,滕彪:需要重新审视中国民众的觉醒与
[社会政治] 【专访】《唐人街大奋斗》今晚蒙城放映,导演曹嘉伦:我希望拍出华裔社
[社会政治] 三位年轻亚裔舞者亮相蒙城“通向亚洲艺术节”:寻找身份,跳出自我
[社会政治] 应对气候变化:魁北克省政府为蒙特利尔拨款 1.17 亿加元
[社会政治] 蒙特利尔医生为乌克兰人提供网上救生培训
[社会政治] 蒙特利尔为纪念失踪和被杀害原住民妇女举行游行
[社会政治] 【报道】官宣了!唐人街成蒙特利尔市历史保护遗址;活动人士:令人振奋
[社会政治] 纪录片《拯救唐人街》 导演陈燮堃:如果华人团结,蒙城唐人街就不会消
[社会政治] 蒙特利尔国际原住民节开幕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还没有注册会员?[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 关于我们 About Us · 用户条约 Terms and Conditions · 隐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版权声明:本网发布的内容版权归Lovingsister Media Inc. 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 2013 Lovingsister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