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姐妹网
 · 设为主页 | · 添加收藏 | · 会员注册 | · 会员登录    +
 
首页 | 社会政治 | 职场创业 | 情感关系 | 子女成长 | 多元生活 | 文化艺术 | 社区公益

「大多市华裔长者转变中的需要」(The Changing Needs of Chinese Seniors in the Greater Toronto Area)(摘要)

来源:贴心姐妹网   更新:2013-06-20 23:22:40   作者:颐康中心 多伦多大学
绪论
 
本研究目的是辨析在大多伦多地区生活的华人长者转变中的需要(特别在多伦多、万锦、烈治文山和密西沙加)。我们採用混合调查方法,向655位长者及服务提供者、关顾者,以及颐康中心其他资料提供者收集数据。首先,我们的主要调查结果报告这些组别的具体需要,以求获得“身心健康、生活质素和人生满足感”(Chappell, 2005, p.69)。
 
本研究记录华人长者普遍的需要(寻求身体护理、心理健康、心灵需要以及人生最后阶段的帮助),特别注重 (1) 环境的转变,例如人口结构和社会环境;(2) 人生阶段的重大变迁,例如移民、退休或长期病患发病;以及 (3) 由于服务使用者与服务系统的互动而浮现的需要,例如新的服务概念和项目引发对需要的认知和对服务产生新的需求。研究结果也涵盖中年人和关顾者的特别需要、关顾者的性别角色,以及讲普通话 (又称国语) 的中、老年人的独特需要。敏感的议题,例如虐老、性,以及对死亡和临终的态度,也是本研究探讨的范围。研究报告也提出影响未来服务计划和发展的建议。
 
转变中的需要来自:
 
1.  不断转变的环境:人口结构和社会环境。
2.  人生阶段的重大变迁:移民、退休、孩子离家、失去伴侣、长期病患发病等。
3.  与服务系统的互动:政策、服务理念、观点、概念的形成和实际服务的转变。

大多伦多地区的华人长者与需要
 
在2011年,长者人口佔加拿大全国人口的14.8%。在2006年至2011年间,加拿大的整体人口增加了5.9%,而年满65岁或以上的长者人口却已增加了 14.1% (Statistics Canada, 2012e)。随着中年人或“婴儿潮” (1946-1965年间出生) 的第一浪在2011年满65岁,预料加拿大的老年人口将会在未来数年急剧增长 (Statistics Canada, 2012d)。
 
我们承认“长者”是一个由社会建构、没有精确年龄界限的分类。重要的是要区分长者与中年人这两个用语,并且承认老龄化的定义随着文化和社会环境而不断转变。例如,在颐康中心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于1989年进行的需要研究中,把长者界定为年满60岁或以上人士。而在2012年的财政预算中,联邦政府逐渐调整领取老人福利金 (OAS) 和长者收入补助金 (GIS) 的年龄资格,由65岁提升至67岁。即使老龄化的定义不断变化,加拿大的老年人口在未来数年将会急剧增长却是不变的事实。加拿大统计局 (Statistics Canada) 估计,到了2036年,在加拿大年满65岁或以上的人数将会多达1,040万。预料到了2051年,每四个加拿大人之中,约有一个年满65岁或以上 (Statistics Canada, 2013b)。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分析,影响加拿大老年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低生育率、寿命延长,以及婴儿潮一代人口老化。这个老龄化的趋势是一个指标,显示社会上持续需要充分和适当的服务,帮助长者保持合理的生活质素。
 
“长者”的定义通常不仅包含个别人士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以及他们与环境的互动,也包含他们对自己属于这个年龄分类的观感和诠释。需要的浮现往往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某程度上也是现有服务的一种功能。如果缺乏相关的服务,某些需要就不容易表达出来。表徵问题 (表达出来的需要) 通常只是处理许多潜在需要的起点。对于客户的需要有敏锐的感觉和迅速回应的服务提供者处理正在浮现的需要时,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且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处理这些需要;当他们看见需要出现时,也应该倡导运用新的或已增加的资源。
 
体察长者独特的需要,结合工具式照顾和情绪上的照顾,有助爲长者提供最高质素的护理。这可能包括由长者熟悉和信任的人运送长者就诊,这样会减少交通运输和身体上的障碍,并且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也可能包括用温柔、关怀的语调致电提醒长者服药,让长者在管理健康问题上感到自己获得专有的照顾和注意。此外,应该保持服务提供者与客户之间所建立和培养的信任关係,以此爲高质素社会服务的标记。职员对于客户转变中的需要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和敏锐的感觉;同样,在进行持续评估时,应确保这些需要在质素保证和改进的过程中获得考虑。最后,应为关顾者和长者设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获取知识的机制。
 
颐康中心近年的努力有助发展一个以赋权为本的服务提供模式,向中、老年人提供外展服务。这个使命让颐康成为大多伦多地区华人长者的首选服务机构。
 
过去对有关议题的研究
 
在1989年,颐康中心 (前称大多市华人护理安老院) 委託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进行一项需要研究。其后,颐康中心开设该机构首间护理院及附属的社区中心,为华人长者提供切合语言文化需要的服务;逐渐扩展为四所长期护理中心,为不同健康状况、能力和援助需要的长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颐康中心开始在大多市三个区域提供服务:士嘉堡、约克区及密西沙加。这些服务包括外展支援服务,目的是帮助较年轻的长者准备健康地安享晚年,并且赋权在家中照顾年长家人的关顾者。
 
在1989年进行的需要研究名为“华裔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需要”(Health Care Needs of the Chinese Elderly Population: A Needs Assessment),蒐集数据的方式包括档桉库及背景资料收集、对非住院长者进行个人访问,以及由长者及其家人填写问卷 (The Health Care Research Unit, 1989)。我们可以见到部分长者需要至今不变,例如他们需要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如孤单、孤立和抑鬱),以及需要家居护理和交通运送服务。然而,我们也清楚看到长者的需要已出现重大的变化。
 
在1989年,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需要和渴望使用老人中心。可是,2012年这个研究的受访者则表示他们极需要更多元化的服务和活动。另一个转变中的需要则反映近年的移民趋势,因爲在这个研究裡,讲普通话的华人长者表示他们需要对特定区域文化具有敏感度的服务 (例如来自中国北方讲普通话的人的文化)。这个议题并没有在前一个研究裡提出来。此外,长者日间服务在1989年的研究裡没有被视爲一个重要的需要,现在却被广泛视爲支援居家安老的长者一个有用的资源。
 
自从进行前一个研究之后,语言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在1981年,多伦多居民之中有60,275人选择中文为他们的母语;到了2006年,这个人数增至420,000。在2011年,多伦多讲普通话的人数增加了32%,是所有族裔语言群组中增长最快的。不同的教育程度和英语程度有助解释这个显着的增长。
 
研究的理论根据
 
本研究是颐康中心策略计划的一部分;颐康中心与多伦多大学Factor-Inwentash社会工作学院合作,获安省延龄草基金资助,就大多伦多地区华人长者转变中的需要进行研究。本研究尝试探讨大多伦多地区华人长者转变中的人口结构,以及他们在健康和社会方面的需要。本研究也尝试提供知识,以填补现有关于这个人口的老年学文献的缺口。本研究目的是就华人长者转变中的需要提供敍述,协助颐康中心制订服务计划。而其他服务提供者也可以因这个报告的结果获得裨益。
 
在安大略省,中国语言 (没有具体説明语种) (1.6%) 和粤语 (1.5%) 分别是2011年第二和第三种最常用的母语。经常在家裡使用中国语言的人当中,有37% 讲粤语,28% 讲普通话。在多伦多,家里讲普通话的人数在2006至2011年间增加了32% (在多伦多最普遍的15种家用非英语语言中增长最快);而家裡讲粤语的人数则减少了11% (City of Toronto, 2012a)。
 
华人是一个十分多元化的族群。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讲普通话的华人人口正在加拿大迅速增长。本研究发现讲普通话的华人长者需要切合他们文化需要的服务和活动。许多讲普通话的长者觉得从前为讲粤语的长者设计的服务和活动并不切合他们的需要和爱好。他们的需要包括处理因家庭关係紧张而产生的沮丧感;管理在移民过程中因社会地位转变而产生的失望感 (许多人表示他们需要社会的肯定);以及面对加拿大社会或粤语社群的歧视。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和更深入地了解大多伦多地区华人中、老年人转变中的需要。本研究採用焦点小组和一对一访问,探讨华人长者与他们的关顾者之间的关係,同时承认这个人口之中的相交组别 (例如性别、讲普通话及粤语、年龄等) 和它们的社会和实质环境,以及这个群组的需要 (身体、心理社会及存在/心灵需要)。
 
研究问题
 
本研究包括焦点小组、一对一半结构性访问及补充调查数据。探讨的主题包括对需要的一般意见和对这些需要的期望、健康、房屋、家居护理、经济地位、生活的社会层面、服务的互动、过渡性的计划 (例如退休) ,以及个人生活。此外,本研究也探讨讲普通话的长者、关顾者和中年人的需要。

研究结果及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健康管理策略和日常生活责任上的支援,例如烹饪和家务,都是必需的。此外,长者也需要情绪上的支援,帮助他们处理恐惧、沮丧、社交上的孤立、对于亲友的复杂感觉,以及自身健康上的转变。本研究确定许多长者需要协助保持心理健康,主要是克服孤单、抑郁和焦虑。部分华人长者表示他们渴望不依靠子女,更快乐地生活。有趣的是,他们视此爲一种加拿大的生活方式而非传统的华人生活方式。追求更好的生活质素与积极面对老年的态度有关。
 
华人长者的普遍需要
 
本研究显示参与这个研究的华人长者的普遍需要,包括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灵需要、临终以及性和亲密关系方面寻求帮助。
 
    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寻求帮助
 
华人长者使用心理健康服务时面对的障碍包括:缺乏受过训练、提供特定族裔文化服务的心理健康临床医生和服务;面对语言及资讯障碍;个人自我价值降低;倚赖为特定族裔提供正式心理健康服务的社区服务机构;以及恐惧被排斥和歧视 (Khamisa and Koehn, 2010)。
 
部分华人长者迟疑不寻求专业帮助,因爲他们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和诊断感到羞耻。由于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成见和歧视,增加特定文化和语言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和支援,将会使这个社群受惠。其他在日常生活中承受压力的长者也需要支援,他们的压力源包括处理焦虑、恐惧和孤单感。如果长者能够在一个非批判性和安全的环境下表达他们的需要,将有助发展和计划适当的支援和服务。
 
    心灵上的需要和人生的最后阶段
 
价值观、心灵状态和信念有助长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最后阶段。本研究中多位受访者表示他们需要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与传统中国习俗相反,长者们愿意公开讨论他们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当他们有机会审閲有关临终的资讯和安排时,部分长者发现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去思想、理解和最后接受死亡的现实。
 
不断转变的环境
 
人类的需要在特定的环境和社会处境中浮现。宏观因素例如政府的政策和集体生活方式的转变可能影响人口结构、社会环境以及文化习俗。参与本研究的长者和中年人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不断转变的社会处境中,必须学习如何适应和导航。例如:移民的模式和房屋市场力量结合,造成大量长者在多伦多市郊居住。那些地区的交通服务并非由多伦多公车局提供,比较昂贵和不方便,可能对长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增加他们的孤立和无助感,也造成了更多未能满足的需要(独立生活、社交、活动等)。
 
人生阶段的过渡
 
个别和过渡性的需要包括那些在人生阶段过渡时期的需要 (例如房屋和生活安排、迁徙、安顿定居等) 、虐老的个人经历,以及性和亲密关系。
 
使长者对整体生活感到满意的正面因素包括:探索支援的来源,例如家人、朋友和社群;对生命和灵性抱着积极的态度;向医护人员及社会服务人员提出建议;改善对性和亲密需要的态度和认识;探索不同的服务模式;文化身份的正面影响;以及使用老人中心和护理院。
 
“刚来的时候,我尝试结识朋友,大多是移民。我们互相帮助,经常聚会。这裡的环境对我们所有人都很陌生。因此,我们一起学习新的事物,例如上英文课。我建立了更多友谊,互相交换资讯,跟社会保持联系,我发现我在多方面的知识逐渐扩阔了。”
 
    过渡性的需要
 
目前有关长者身心健康的研究都集中于问题的原因或起作用的因素,研究人员往往忽略老龄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渡过程。个别长者对生活的满意度取决于多重和不断转变的因素,包括不断转变的社会环境 (例如漫长的安顿定居过程)、人生阶段 (例如孩子离家,从独立屋搬到较小的公寓,失去配偶,离婚和再婚),以及他们与现有的社会力量、观点及服务选择 (例如公开地谈论忌讳的话题) 的互动。并非所有转变中的需要都包括在这份报告之内,然而,本研究的参加者所表达的因素将会在报告中凸显出来。
 
  • 交通运输及语言障碍
 
对于已经移民大多伦多地区的长者来説,交通运输和语言障碍可能是一个日常的忧虑,可以导致压力、焦虑和其他挑战。许多年长的华裔移民讲述他们过去适应加拿大新生活时的挣扎、快乐和成功。也有许多受访者表示移民之后,由于在加拿大社会遇到不同的障碍而感到失落和后悔。这些障碍妨碍长者进行日常工作,包括办事和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活动。例如,长者就诊时需要交通运送服务和传译员。
 
缺乏交通运输支援是造成较年长的华裔移民在加拿大没有充分使用医疗服务的因素。此外,讲英语的能力也是有效地使用医疗服务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新移民和年长移民而言。缺乏英语沟通技巧(例如与警察、医护人员等沟通)进一步增加长者经历精神困扰和孤立、孤单、焦虑和不安全的感觉,以致损害了他们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
 
  • 住院护理
 
“当你走进房间,闻到煮米饭的气味,那种感觉很舒服,让我感到好像在家裡一样。”
 
长者需要一个安全、有利于他们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家一般感觉和容许他们有某程度的自主权的住所。我们发现文化因素比与健康和需要相关的因素更能预示长者喜爱的生活安排。许多长者比较喜爱颐康的住院护理服务,主要是因爲他们需要一个文化上熟悉的生活环境。这种环境包括了中式食品、熟悉的面孔、方言、来自祖国类似的共同经历等等。对于华裔身份有较大依恋也是申请长期护理院时一个重要的预示指标。
 
本研究发现当长者和他们的关顾者考虑住院护理时,他们之间经过一个颇长的商议过程,包括考虑不同的生活安排涉及的适应和潜在的挣扎。在过渡到长者护理院期间,长者预期会面对许多挑战和困难。例如,刚搬进支援性住所的长者往往需要适应较小的生活空间,并且可能爲了他们与邻居的关係感到焦虑。到达后不久,他们可能会产生失落感,包括失去住所的拥有权,离开伴侣和熟悉的面孔,失去隐私,缺乏选择,以及失去某程度的自主权。
 
与此同时,关顾者也必须处理与长者分开的转变,以及在这个过渡期一些複杂的情绪。虽然他们意识到他们年老的父母在新的住处可能获得更悉心的照顾,可是,他们可能因自己不能照顾父母,让父母在家中安老而感到内疚。因此,较长时间的心理准备,以及对长者及其关顾者提供情绪上的支援是必需的。然而,也有一些人用正面的角度来看这个过渡 (例如较安全的环境、减低社交上的孤立)。最后,参加者表示他们因护理院漫长的轮候时间感到沮丧;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爲安省长期护理床位的需求近年急剧增加。
 
  • 居家安老

长者适应新环境时需要某程度的舒适感,因为他们可能需要暂时或永久地转换住处,并且接受不同层面的支援。这些支援通常是根据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家人的支援而定。本研究发现家人为了让长者在家中安老而提供重要的帮助和照顾。
 
加拿大的华人长者即使伴侣健在,仍倾向与子女同住,而他们的儿子或媳妇往往负起照护他们的责任。即使照顾长者的女儿比媳妇多,家庭关係并非这个角色最重要的因素。研究发现:照护工作最好由长者信任和能够相处的人提供。
 
与服务系统互动
 
需要的表达往往受到这些需要是否被服务系统承认或接受所影响。某些需要并不容易啓齿,例如性和受保护免遭虐待。公共教育资讯(例如虐老方面)可以提高社会的意识;而服务项目(例如处理性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服务)则有助使需要合理化,因而更容易宣之于口和表达出来。
 
需要往往随着新的服务或已改善的服务浮现。每天与客户互动的服务提供者有特权去观察这些需要。一个良好的服务系统能全面利用这方面的资讯。
 
特别发现
 
    中年人的独特需要
 
“你会惊讶我们许多人 [中年人] 有这么多专业技能和才能。我们寻找可以让我们作出贡献的转变,而我们可以成爲服务长者的宝贵资源。”
 
长者转变中的需要往往与人生重要阶段的过渡有关。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中年群组 (在2012年未满65岁的人) 一般有较大能力追求自我实现,他们的教育水平较高,对于社会服务的质素也有较高的期望。他们也致力追求更加独立,并且希望他们使用的服务有更多选择;而且一般来説,他们对自己的需要比较坚定和自信。他们表示需要与家人、朋友和其他社交网络建立关係,并且需要积极地参与不同的兴趣小组、社交圈子和宗教组织。中年人显示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去满足更深层的需要,建立身份和获取自我实现及生活上的满足感。这包括承认他们需要感到快乐,担当领导角色,学习新事物和从事义务工作等。
  
中年人表达的忧虑包括:需要处理与工作有关的压力和失业的压力、经济上的支援,以及在家中照顾长者时需要个人护理员和长者日间服务的额外支援。此外,他们表示处理长期病患时需要管理策略。大多数中年受访者预期当他们过渡成爲长者时,将会面对转变。多位受访者认爲那是为将来计划的时间,因此需要有关老人福利和申请长者房屋的资讯。中年人一般比长者有较高的教育程度,对服务也有较高的期望,显示他们有能力和自我效能去寻求管理健康的策略,以致日后有更健康的生活。因此,当他们为长者提供支援时,可能因爲有更多机会运用这些力量而得到裨益。
 
丈夫说:“那些个人护理员长久以来已成为我情绪上的支持。她们来的时候跟我谈话和安慰我太太。偶然,她们也尝试帮助我。” 
 
    关顾者的独特需要
 
  • 关顾者实际上和情绪上的需要
 
“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倒下来;即使我不照顾自己,也需要照顾我年老的父母和我的家人。”
 
本研究发现自我照顾对于关顾者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健康十分重要。很多时候,长者可能需要照护另一位有较大需要的长者。这些年长的关顾者往往感到承受压力,而且为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这样可能会影响他们照顾另一位长者的能力。关顾者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者、其他支援人员以及社会支援网络获得情绪上的支持。
 
  • 关顾者的性别角色
 
本研究发现性别对于长者的需要有一定的影响。与传统的刻板印象相反,本研究里的中年男性参加者在他们的个人情绪、关系以及性和亲密关系等议题上比较能表达自己。退休不久的中年男性觉得表达他们从前在加拿大与事业挣扎有关的负面情绪,对他们有帮助。男性关顾者表示他们替母亲洗澡或更换尿布时,会因触摸母亲的身体而感到尴尬。他们部分人表示需要女性个人护理员接手做比较个人的护理工作。
 
部分女性关顾者表示关注性别分工不公平。人们期望她们负起照顾年长家人的责任,主要是因为她们是女儿或姐妹。
 
    讲普通话的中、老年人的独特需要
 
讲普通话的长者表现出不同的需要。在本研究中,讲普通话的长者最常表达的需要是:
 
(1) 克服交通运输障碍,(2) 增加运动,(3) 更多应付长期健康问题,(4) 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及 (5) 管理和有效地处理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在本研究中报告的另一个重要的需要是自尊。其他需要包括与家人融洽相处,有强烈的自我接受和自我效能感,以及参加社交网络和结识朋友。
 
    虐老
 
虐老是另一个受关注的议题。这个议题没有经过广泛的公开讨论或准确地记录在现有的文献中。当部分长者认识到虐老不仅包括身体上的虐待,也包括心理、情绪、言语和经济上的虐待之后,感到比较容易谈论个人的经历。虽然中国社会规范主张家丑不出外传,然而,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长者可能倾向于用他们自己间接、含蓄的方式逐渐透露他们的经历。
 
对服务计划及服务提供的建议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工具式照顾和心理社会照顾两者并非分割和独立的,而是融合为一的。当长者获得工具式照顾,例如由一个他们认识和信任的人运送到某个地方,这种照顾也可以是一种情绪上的照顾和心理社会上的支持,可以让他们减低孤立和无助感。
 
    应对多元化及安顿定居议题
 
移民长者如能获得有效的途径去适应他们在加拿大的新生活,将会有所得益 (例如与社区联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与家乡的文化再次联系,以及学习新的社交和职业技能)。在新环境成功安居的移民长者经历较少压力和较短的适应期。华裔移民长者需要帮助他们适应加拿大生活的服务。自从1989年以来,交通运送以及切合语言文化的服务一直是他们最显着的需要。如获得更多帮助他们克服日常障碍的社会服务资源的相关资讯,也会令他们受惠。由于大多伦多地区讲普通话的华人长者不断增加,新增的服务和活动应该重新安排,纳入中华文化和华人社区的多元面貌为考虑,使更多讲普通话的长者能使用这些服务。
 
    处理人生阶段过渡的建议

中年人是一个拥有极大自我效能的年龄群。他们需要更多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及为社区和整体社会作出贡献。藉此,他们可以获得更大的自我满足感和更强的身份认同感。除了需要更多活动之外,他们也需要更多资讯和教育机会,协助长者计划人生。义务工作可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对于个人和机构都能互惠互利。因此,领袖训练和义工培训也是他们需要的。推广积极面对老年的态度:“人生再啓航”而非“生命的终结”,将会使他们获益;这正是颐康中心目前採取的立场。对于有较强用户意识和较高服务期望的中年人,应该提供更多选择,以配合颐康中心作爲“首选服务机构”的抱负。这也意味着下一个群组的长者将会有较高的服务期望和要求,而颐康的服务也必须加强和改善。
 
    心理社会健康
 
长者需要有效的策略应付日渐衰弱的健康状况,以及被赋予权利和能力处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因此,在服务和活动设计上,应考虑赋权和建立能力的方向。颐康中心的健康教育课程以及长期病患自我管理课程有助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对于在家中安老的长者而言,为关顾者,尤其是年长的关顾者增加实际和情绪上的支援十分重要。他们也需要更多推广自信和自我照顾的关顾者教育。颐康预期已扩展的关顾者支援服务可以满足这个需要。
 
对于住在支援性护理院的较高龄长者而言,需要提供一系列策略性的护理服务。这包括建立一个切合文化需要的生活环境,以及把集体住宿环境改造为更像家一般的环境。在长者过渡至护理院期间,部分长者和关顾者经历失落感;他们在过渡前需要较长时间的心理准备,在过渡后则需要更多支援,使他们能作出正面的适应。
 
进一步调查的建议
 
    对大多伦多地区其他增长中的亚裔人口的适切性
 
加拿大最大的有色少数族裔是南亚裔,在2006年佔有色少数族裔人口的25%;华人是第二最大的族群。报告讲普通话的人口增加了51%。然而,加拿大第二个增长最快的语言群组是菲律宾的塔加路语,增长率为64% (Statistics Canada, 2013c)。由于加拿大的文化和社会面貌不断转变和多元化,颐康中心的服务提供计划已不限于华人社区;上述资讯可能有助于计划未来的服务发展和实施。
 
    性与亲密关系
 
在华人社会中,长者对性和亲密关系的需要往往被视为禁忌。然而,本研究发现:长者在开放和不带批判的对话空间之中,愿意间接或含蓄地表达他们为了重建婚姻中的亲密关系,而需要身体上的安慰。除了为长者提供舒适和隐私的空间之外,为职员和社区人士提供这方面的教育机会,将有助处理和回应对这个议题的关注。
 
    性别
 
性别在照护的责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有鉴于此,颐康中心可以为女性关顾者计划合适的服务,并且为她们年老的双亲或家人从家裡搬到长期护理院的过渡阶段计划适当的支援服务。
 
结论
 
本研究尝试通过敍事探究以及从现有老人学文献和补充调查数据所得的支持性结果,凸显华人中、老年人以及关顾者的需要。研究结果确定了中、老年人的需要具有不断转变的性质,随着环境、不同人生阶段的过渡,以及与服务系统的互动而变化。他们是护理服务的对象,他们的需要不断与现有的长者护理服务进行动态性的互动。计划未来服务方向时,若不考虑这些独特和宝贵的经验和互动,将有损服务质素。当颐康中心继续成为首选服务机构,承诺对服务使用者的需要和愿望作出回应时,在不断转变的社会和服务状况之下满足客户的需要,将继续成为首要重任。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社会政治] 一些加拿大华人面对新冠疫情中的种族主义感到无奈:多伦多大学研究
[社会政治] 【报道】中国疫情政策180度转向,加拿大华裔担忧亲人,王培忠教授:中
[社会政治] 酷儿历史在艺术节中的展现
[社会政治] 蒙特利尔悼念乌鲁木齐火灾受难者,滕彪:需要重新审视中国民众的觉醒与
[社会政治] 研究显示多伦多地区近20%的家庭医生诊所将可能在未来五年关闭;安大略
[社会政治] 全国真相与和解日:阿尼希纳贝部族(Anishinaabe) 祖母认为加拿大需要做
[社会政治] 魁北克省医生学会取消堕胎药处方限制:不再需要医生培训和骨盆超声波检
[社会政治] 【分析】流行病学专家王培忠教授:新冠病毒无法彻底消除;上海“动态清
[社会政治] 前国防参谋长承认妨碍司法公正 研究员说这并非军队清除不端性行为的胜
[社会政治] 研究发现,最低工资与求助食品银行的人数紧密相关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还没有注册会员?[立即注册]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 关于我们 About Us · 用户条约 Terms and Conditions · 隐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版权声明:本网发布的内容版权归Lovingsister Media Inc. 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 2013 Lovingsister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strictly prohibited.